动物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自然疫源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侵袭牛、羊、马等草食动物,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病原体芽孢在自然条件下能存活几十年之久。
2024年,我国报告11起家畜炭疽疫情,发病动物49头(只)。2025年,动物炭疽在自然疫源地以及部分省份仍可能散发,受高温和洪水等异常气候因素的影响,7~9月是疫情高发期,牛羊调运频繁将增加我省发生炭疽疫情的风险。
结合汛期炭疽高发特点
现就我省畜间炭疽防控工作提示如下
1 重点关注牲畜交易场、屠宰场、养殖场自炭疽流行省份调入的牲畜以及来源不明或低价可疑牲畜,开展临床健康观察排查,必要时按技术规范采样监测。
2 一旦发现或接到反映家畜出现疑似炭疽症状(如突然死亡、天然孔出血、尸僵不全等)的情况,应通知相关单位和个人临时封锁现场并立即报告当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
3 储备充足的消毒药品、防护用品、应急处置工具和炭疽诊断试剂,疑似疫情样本需按《动物炭疽诊断技术》(GB/T 45101)规范采样检测。
4 接到疑似炭疽疫情报告后,应及时派员到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查,禁止开放性剖检。
5 确诊为炭疽病例时,按照《炭疽防治技术规范》要求,严格落实就地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紧急免疫和封锁等措施,禁止移动染疫动物。
6 对相关防疫人员开展炭疽防控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其防护能力与应急处置水平。
7 借助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平台(公众号)、宣传手册、挂图等,向养殖场(户)、畜禽交易从业者、屠宰从业者及广大群众广泛宣传畜间炭疽防控知识。
8 与疾控部门密切协作,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与沟通协调机制,及时互通疫情及防控信息,联合开展疫情调查处置。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