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数字赋能,技术引领,着力打造畜禽产品数字化监管新业态,为宜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一网统管” 筑牢三道防线
面对畜禽产品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管理难度大等现实挑战,支队畜牧兽医执法大队以“1+N+X”执法信息化系统建设为抓手,推动监管模式转型升级。
打造智慧中枢,守牢跨省调运防线。自主建设“宜昌畜牧数智平台”。平台集成指挥调度、视频监控、风险预警、数据分析等16个功能模块,并与部、省平台数据互联互通。通过对全国入宜畜禽调运动态“一网查询”、智能分析,将监管关口前移至省界,筑牢外源性风险第一道防线。
布设智能卡口,守牢市域入境防线。在全市62个高速出口、国省道入口部署AI高清抓拍设备。系统自动识别入宜畜禽运输车辆信息、品种,进行实时风险分析预警。对涉嫌违法违规线索,即时推送属地执法机构现场核查、快速处置,扎紧问题畜禽流入“第二道篱笆”。
(屠宰企业运输车辆信息比对系统)
应用AI技防,守牢屠宰加工防线。 在城区核心屠宰企业部署智能核查系统,利用AI算法,无接触、实时查验入场畜禽体温(筛查病畜)、数量,并与电子检疫证自动比对核验。对体温异常、数量不符、证件无效等“问题畜禽”即时报警拦截,严把产品质量安全“最后一道闸门”。
自系统运行以来,AI智能查验生猪21.3万头,精准抓拍入宜畜禽运输车辆2000余车(次),自动推送风险预警信息713条,成功查处违法违规行为30起。
“一键通办” 优化服务效能
支队畜牧兽医执法大队依托“宜昌畜牧数智平台”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变“管理”为“服务”,极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数据“一键查”,基层减负增效。构建覆盖全链条的监管“数据底座”,集成录入全市38.84万养殖户、5358个经纪主体、2379台畜禽运输车辆信息。执法人员通过手机端“数据一键获取、情况一屏掌控”,解决基层信息不对称、底数不清问题,执法精准度和效能大幅跃升。
(宜昌畜牧数智平台)
检疫“一键办”,畅通便民通道。 平台移动端开通电子检疫证办理、畜禽调运申请等服务模块,畜禽养殖户和经纪人足不出户即可实现从“窗口办”到“指尖办”、“往返跑”到“零跑腿”、“纸质堆”到“一键输”的根本性转变。线上累计办理电子动物检疫证明33.5万份,节约畜禽待检应激损耗、降低粪污滞留处理等费用5000万元。
法规“一键学”,促进守法自律。 通过移动端定期推送法规政策、典型案例及疫病防控专业知识,以“线上普法”、“掌上课堂”形式,着力提升行业主体守法意识、责任意识和专业水平,预防因“走弯路”、“不知晓”导致违法违规行为发生,营造了守法经营良好氛围。
“一码查询” 质量全程追溯
为打通信息壁垒,让监管成果惠及市场与消费者,支队畜牧兽医执法大队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创新打造“码上知”项目,以共治理念推动信息透明与公众参与。
(畜禽产品安全“码上知”)
部门联动“赋码”,规范经营主体。与市场监管部门协同,对全市1574家畜禽产品经营单位实行“一户一码”管理,统一悬挂“湖北宜昌动物检疫码”公示牌,公开主体信息与质量承诺,建立透明规范的经营公示机制。
信息集成“亮码”,打造产品“身份证”。“宜昌畜牧数智平台”自动归集匹配畜禽产品的电子检疫证、屠宰企业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信息,以“三合一”方式实时推送至对应经营户的“湖北宜昌动物检疫码”。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取产品全流程“电子身份名片”,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多维宣传“推码”,提升社会共治。 制作《畜禽产品安全“码上知”》等宣传短视频,通过“宜昌发布”、三峡广电、抖音等全媒体矩阵广泛传播,深入解读“检疫码”功能、使用方法和意义,显著提升项目知晓度与公众参与度。截至目前,“码上知”项目已为市民提供查询服务120余万次。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