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美乡村怎么建,乡村治理怎么抓,未来农业怎么发展?近日,武汉市100多名村干部带着这些问题,来到黄陂区杜堂村,参加了武汉市高素质农民培训(和美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培训班。本期培训班由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主办。

开班式上,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举办本期培训班,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人力资源、干部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精神,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战略、会经营、善管理、精业务、勇创新、有担当”的高素质和美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人才,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政策执行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武汉市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能力。
培训班为期5天,省市农业农村相关部门负责人、高校教授、业内专家亲临培训课堂为学员传经送宝,内容涵盖了重要文件精神、运用经验建设和美乡村的举措、产村融合规划、乡村治理的重要方针等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省市农业农村相关部门负责人、高校教授、业内专家授课
“此次培训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内容丰富多元,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贴合实际,让我对和美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有了更为系统、全面且深入的认识。我一直以为政策文件解读会比较枯燥,但听了专家讲课后,我竟然有种开悟的感觉,很多以前没明白的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学员孙辉说。
实践课上,学员们参访了全省第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带——黄陂区黄家河“木兰故里觅乡愁”样板带、长江新区仓甘线和美乡村带以及武汉市打造超大城市乡村振兴实践的鲜活样本——武汉市黄陂区姚家集街道。学员们走进一个个示范乡村,实地感受和美乡村的建设成果。每到一处,大家学典型,找差距,践行渐悟,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取长补短。

“真的是不虚此行,大开眼界,特别是全国文明村——新洲区项山村,提前整体布局规划,一步步招商引资逐渐实现目标。在闲置资产上下功夫,将民宿集群、土地合作社、智慧农业等一二三产业进行了深度融合。人才振兴方面,成立劳务合作社,盘活了老年劳动力,吸引年轻人返乡,同时加强与白鹭酒店的合作,对民宿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了管理质量及水平。乡村治理方面,将办事流程上墙,积分制提高村民参与积极性等都非常不错,值得学习。”学员胡天培不禁感叹道。
在学员交流环节,3名学员分享了自己所在村在和美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如农文旅相结合、发展特色产业、发挥乡贤作用等。其中,新洲区旧街新集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和介绍,通过一系列的发展举措,新集村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群众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一方面,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了稳定的租金收入;另一方面,在产业基地务工,又增加了劳务收入。同时,一些有经营头脑的村民还借助土特产物资交流会等平台,做起了小生意,拓宽了增收渠道,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据了解,近年来武汉市持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打造了2个和美乡村重点区、33条和美乡村示范片带,培育了43个乡村休闲游重点村、52个精致农业重点园区,建成了643个和美乡村村湾。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村湾面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近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推介2024年度乡村建设典型案例,全省16个案例入选。作为两个市级层面典型案例之一,武汉市和美乡村建设经验“深耕乡村建设擘画和美幸福家园”案例成功入选,并印发全省推广学习。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促进处梁新红表示,本期培训班学员,是奋战在乡村建设与治理一线的骨干力量,大家的理念、视野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这次培训,就是为大家“充电赋能”,进一步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素质,助推武汉市和美乡村建设。全市计划新建450个、提档升级30个和美乡村(湾),到2026年底,全市建成和美乡村(湾)将超过1000个,形成和美乡村重点街道(乡镇)达到15—20个。通过携手共创,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治,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农民自治良性互动,共享和美乡村建设成果。
通讯员 | 朱茜 刘建霞
记者 | 李芬
编辑 | 王清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