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深远海三文鱼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山东烟台召开

2025-07-11 15:05  

为进一步推动深远海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烟台三文鱼品牌影响力,7月3日,2025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深远海三文鱼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主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设施渔业分会,烟台市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承办。

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森对此次会议在烟台召开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近年来,烟台依托海域资源、科技创新和装备制造等优势,累计建设深远海养殖设施34座,养殖水体突破120万立方米,年可产鱼类1.5万吨,其中三文鱼养殖成为重要发展方向。未来烟台市将进一步开拓三文鱼养殖空间,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攻坚突破三文鱼苗种供应短板;推动建设半潜式深远海养殖网箱,试验解决三文鱼度夏难题;加强品牌宣传推介,扩大烟台三文鱼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实施“三文鱼万吨计划”,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三文鱼产销一体化基地。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致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我国深远海养殖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就,在装备技术领域,大型智能化养殖设施实现突破性应用,诸多先进装备成为行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烟台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海洋渔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在我国深远海养殖领域,做了大量的探索,非常值得借鉴。本次大会在烟台召开,不仅是对过去几年我国深远海养殖发展成果的一次总结与展示,更是为稳步推进我国渔业现代化发展、建设渔业强国注入新的动力。期待烟台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我国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地域。

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长利致辞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长利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我国深远海养殖在装备技术、养殖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功。巨型网箱、巨型围栏、复合养殖平台、养殖工船等养殖模式纷纷涌现,部分装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也面临着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不紧密等难题,如何构建深远海养殖完整产业链与可持续发展仍需深入探索。建议从强化科技创新、完善产业标准、加强政策扶持、促进国际合作等四方面着力推进深远海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文华致辞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文华在致辞时指出,山东是渔业大省,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71处,占全国的38%,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2800余个,大型深远海养殖装备34台(套),养殖水体近400万立方米,“经海”“财金”“深蓝”等一系列规模大、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先进的现代化养殖装备在山东设计、建造并投入使用,为全国发展深远海养殖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当前,山东省将三文鱼产业作为推动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陆海接力”养殖新模式,开创了世界温暖海域养殖三文鱼的先河。2024年山东省自然海域养殖三文鱼产量达到2000吨,三文鱼产业正在从“试验探索”转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研发部主任姜晓明作《深远海养殖鱼类绿色保鲜与高值加工技术装备创新》主旨报告上午进行的主旨报告环节上,国内政府机构相关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负责人、资深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行业精英、餐饮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把脉深远海养殖的前沿方向,分享渔业创新实践经验,全方位展现我国深远海养殖产业的创新成果与发展潜力。

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福元作《深远海三文鱼养殖产业链探索和实践》主题演讲下午召开的深远海三文鱼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聚焦三文鱼这一明星品种,展示深远海三文鱼养殖的最新成果。圆桌对话环节汇聚行业精英与专家,围绕“深远海三文鱼养殖产业化破局路径”与“深远海三文鱼品质保障体系构建”两大核心议题展开讨论,参会者在思想交锋与深度交流中,共同探寻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中国首家BAP认证海水虹鳟养殖基地授牌大会期间,BAP国际水产认证中国区代表为首家在中国启用BAP海水鲑鳟鱼标准并顺利通过审核的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颁发牌匾,标志我国海水虹鳟养殖产业在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会议同期还进行了“烟台三文鱼美食展”暨2025齐鲁名厨交流大会、“鲜美烟台”烟台三文鱼品牌推介、“海洋蛋白论坛”、经海深海网箱基地考察等活动。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670/202507/b2f9aa7d6292f35c66cd72628ae680bf.png- 1